萊科斯EL檢測資訊:在查閱大量資料和請教諸多專家后,記者發現,所謂光伏發電的“后市場”,現在還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概念,但這并不妨礙業界對光伏發電“后市場”形勢的認可,以及對這個概念的思索。
在歷經多年的建設高潮之后,隨著建設數量和容量的快速增加,光伏發電迎來質量控制、運維管理和效率提升等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傳統運維管理方式將逐漸不適應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建立與完善智能化運維模式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太陽能電力研究院副院長吳達成在9月19~21日召開的“2015中國新型智能光伏電站建設與智能化運維論壇暨中國光伏發電后市場開發專題交流會”上表示,與之相對應的我國光伏發電“后市場”已具備相當規模,潛力巨大。
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光伏在逐步進入“運維后市場”時代。張斌特別指出:“這種運維管理的概念正好逐漸映襯出光伏發電在進入‘后市場’。因為光伏電站建設最終還要進行運營管理。近些年我國西部大電站發展迅速,建設數量和容量非常大,而東部分布式發展相對緩慢,所以西部的光伏會較早進入‘運維后市場’階段。”
“從目前來看,‘后市場’主要是大電站的后期運維、提效、檢修、智能監控等。但光伏發電還有分布式的,分布式光伏要借助微網才能確保高比例發展,高比例分 布式發電對電網的要求非常高,諸如穩定性控制、無縫對接、智能調控等,今后這也是非常大的市場,也是‘后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宏觀的光伏‘后市場’ 應該從這兩方面來理解才真正全面。”中國新型智能光伏電站建設與智能化運維論壇組委會秘書長張斌對記者表示,“后市場”原則上是對大電站的維護,和分布式 項目對電網提升管理控制能力的要求,其中對微網的控制和操作,也應該有很大的市場。
劉偉認為,光伏電站的“運維后市場”概念可以從兩方面來探討,一是指對光伏電站新的運維方式的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引起運維方式改變后,光伏電站的運維模式如何?二是當廠家保修期過后、勞動力成本提高后、市場和政策變化后等情況下,光伏電站的運維模式如何?
那么這個“后市場”的發展前景如何呢?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它將是光伏發電的一個較大的市場。
吳達成認為,2015年6月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已達到3500萬千瓦,預計年底達到4300萬千瓦,如此推算,2020年累計裝機至少會超過1億千瓦,光伏發電“后市場”前景可期。
杜邦太陽能氟產品事業部亞太區市場總監盧躍東表示,“后市場”在逐漸形成,如果2020年中國光伏電站達到1億~1.5億千瓦,那么這個“后市場”規模相當驚人。
光伏電站“后市場”的挑戰
我國光伏產業在前幾年受到集中關注,產業門檻低,現在已經暴露出關鍵設備性能衰減過快,項目建設質量不達標,發電量與預期偏差較大等問題,但2015年無疑是進一步規范光伏建設管理秩序,快速推進光伏發電投資與建設的關鍵之年,國家在資金投入與政策扶持方面都有重大舉措。吳達成認為,建設可預測、可調整、可EL檢測、可控制和可調度的新型智能光伏電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光伏發電大規模發展的有力保障和必然出路。
進入“后市場”階段,光伏電站的運維將成為主旋律,而電站運營效率和效果將直接影響光伏電站的運行穩定性及發電量。
專家認為,運用智能化的技術提高運維質量,降低運維成本,是未來光伏電站運維的主流思路。
吳達成認為,通過數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光伏電站運營系統的融合,實現光伏發電智能化,將顯著提升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和運營管理效率。
盧躍東也認可上述觀點,“這會是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劉偉則向記者表達了他對光伏電站“運維后市場”的新思考,包含四個方面:一是規?;斜O控。未來的光伏電站運維首先是在規?;斜O控的方式下進行,在遠程集中監控系統的支持下,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運維管理人員數量,使光伏電站高度集約化,同時實現生產管理的智能化。二是區域化運維。電站生產過程要遵守電網的基本規定,采用區域化運維的方式,一個區域設立一支運維隊伍,負責整個區域所有電站的維護、檢修、試驗等工作。三是智能化巡檢。采用智能化手段對設備進行異常檢測、故障診斷,來提高設備健康水平、設備運行小時數和發電量。四是專業的運維團隊。在光伏行業應細分出專業運維領域,為光伏電站后運維時代統一管理標準,提高、規范行業管理水平,加速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