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科斯EL檢測資訊:重新審視我國能源結構,用革命性思維來發展新能源勢在必行。能源體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讓消費者在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擁有選擇權,用市場調控能源結構轉型。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市場活力,才能保證能源供給革命和消費革命順利推進
傳統能源觀需要徹底扭轉。不可否認,煤炭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快速發展的一大“功臣”,從1980年至今的30余年間,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量的比重一直在70%左右,“煤炭經濟”也成為許多人的慣性思維。與此同時,我國也消費了全球50%的煤炭。然而,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環境逼近緊約束、減排壓力巨大的當下,國內依然有不少火電項目加速上馬。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科技的發展,能源結構總是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100多年前,全世界主要靠燃燒木材;19世紀80年代,煤炭首次替代木材成為第一大能源;上世紀60年代,石油接替煤炭成為能源利用之首。放眼未來,清潔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并不遙遠,傳統的能源觀已經落伍。
“到2017年,京津冀一帶的煤炭利用將實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日前,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有人認為,我國煤炭消費和燃煤發電的峰值目前已經過 去。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調配下,我國能源發展路徑的“急轉彎”讓不少人措手不及。重新審視我國能源結構,用革命性思維來發展新能源勢在必行。
短視的火電項目亟需剎車。在全民“談霾色變”的今天,我國正面臨著超乎尋常的減排壓力。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我國承諾2030年單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礎上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0%。然而,我國目前棄風、棄水、棄光現象卻一再出現。其中,有技術制約層面的原因,更多則緣于火電項目的惡性競爭。火電項目規模小、上馬快、見效早,依然有較大的市場。短期內,投建火電項目確有拉動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但長遠來看,無異于飲鴆止渴。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火電項目的腳步必須停下來,今天多上一個火電項目,明天就會多一個負擔。
此外,與火電相比,我國新能源利用的比例依然很小,亟需更大的開發力度。事實上,我國擁有豐厚的新能源資源:“三北”地區有大量風能、太陽能資源亟待開發,西藏、四川水電有2億千瓦尚未開發;我國水電規模全球第一、風電規模全球第一,光伏出口覆蓋100多個國家,太陽能發電有望于今年實現全球第一,核電項目在建規模全球第一……我國新能源利用前景廣闊,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新能源發電成本的不斷下調,在新能源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應具有足夠自信。
總之,新能源發展需要創新的思維和科學的頂層設計。能源體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讓消費者在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擁有選擇權,用市場調控能源結構轉型。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市場活力,才能保證能源供給革命和消費革命順利推進。